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部设32所新大学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教育部设32所新大学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说看你怎么比了,若是你拿一个985的本科毕业生与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做对比,你能一定的说硕士研究生有优势吗?
不能吧!这道理很简单,一来两个不是一个横向水平比较的量级,同样也不是一个纵向水平的量级比较,而既然是比优势,那一定有某一方面的共同点,又有所谓的区别。
既然你问的是读研有没有优势,那就先来说说看纵向水平的比较。
纵向>程度/span>
比较之前先说说什么叫纵向水平的比较,说白了就是本科乃至大专与硕士研究生之间的比较,但是这个也要分情况讨论。
顾名思义,同一等级的意思就是说双非本科毕业生与双非硕士毕业生之间的比较,985、211本科毕业生与985、211硕士研究生之间的比较。这种情况下,硕士研究生的优势很明显,他学历更高,专业性更强,很多更专深的领域更能胜任。
这种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985、211本科毕业生与双非硕士研究生之间的比较,另一种是985、211本科毕业生与本科双非高校毕业,硕士研究生是985、211高校毕业的毕业生之间的比较。
有人可能会问,不是还有两种是双非本科与985、211硕士毕业生以及本科双非高校毕业,硕士研究生是985、211高校毕业的毕业生之间的比较吗?相信我不说你们也知道差异性了。
先说说看第一种情况,在学历上,双非硕士占优,但实际上你会发现,那些大公司招聘的时候,宁愿要985、211毕业的本科生,也不要双非硕士,因为他们很看重第一学历,985、211学历是入职门槛。
再来说说第二种情况,本科双非高校毕业,硕士研究生是985、211高校毕业的毕业生给人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感觉。因为他们比双非硕士要有优势,但与985、211的本科毕业生相比第一学历又差些,在那些以第一学历为敲门砖的公司来说,与985、211的本科毕业生相比一样没有优势,但在看重个人能力的公司,那就是各花入各眼,只要你强就行。
说完纵向比较,再来说说横向比较。横向比较就是研究生与研究生之间的比较。
横向>程度/span>
这个也要分情况讨论。
首先来说,这两种毕业生的本科学历大致在一个水平,若其中还有二本的话,那另一个可能有些优势,但因为其中一个的硕士是985、211高校毕业的,大概率上肯定比双非硕士有优势,除非你虽然是双非硕士,但硕果累累,个人能力及其突出,这就另当别论了。
这种情况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这种比较就不能单看学历了,因为前者虽然本科985、211高校毕业的,但因为平时不努力,最后只能在双非高校读研,这就像是拿鸡立鹤群与鹤立鸡群对比一样,哪个更有优势主要是看他们哪个的业务能力过硬了。
题主的这个问题比较大,关于第一个问题,读研是不是一定有优势,答案当然是不一定,读不读研,要看情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对科研有热爱与追求,那是要去读研的,总的来说,高校能够提供相对开放宽松的研究环境,去了企业也能研究,但是会有更多的束缚。
2、想进的单位或企业对学历有要求,比如想去高校教书,即便是专科,现在绝大部分也要求硕士学历了。很多企业招聘的时候,硕士学历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3、寻找更多的机会。怎么理解呢,比如本科是三本,可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读研能够考进更好的学校,在就业上有更多的选择。
4、提升学历。比如很多单位,在人事聘用上,对研究生学历有倾斜,需要读研究生提升学历,同时,也培养下研究能力。
5、现在读个硕士研究生毕业,大部分也要三年。三年的青春,也许在社会上成长的更快,有的时候,三年研究生反而是耽误,并不见得研究生毕业就有优势。
再说说题主的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似乎有点不太准确。应该说的是42所双一流大学,75所部属(教育部直属)大学。研究生就业情况,这儿肯定没法说了。因为涉及专业太多,建议题主关注每个高校每年出的就业质量报告,上面会有一些介绍。这里就附上75所部属高校名单和排名吧,仅供参考。(对大学与就业有任何疑问或想考个证增加收入或生活费的,可以点赞关注我私信,免费分享相关资料与知识)
是的,有优势。
你可以看看最近的招聘公告,大部分学历要求都是研究生,也许你会觉得,为什么一个老师,都要求是研究生学历,但没有办法,现在确实是这样,可能是因为研究生太多了吧。
教育部直属的学校比一般的更有优势。一般学校会要求有研究生就行,好一点的学校会直接说明,要是直属学校毕业的才可以。
所以,如果是为了找工作,研究生还是要考的。
大家知道截止到目前我国共有2897所高等院校,严格来说,这2897所高校都是属于教育部管,也都是应该隶属于国家教育部。但是我国的教育体系比较庞大,除了本科还有研究生教育,和高专高职类。如果全部由教育部负责,那么工作强度非常之大,基于现实也不太可能管理好。所以国家将这2897所高校按隶属关系分为:教育部直属、省属、部委直属、市属和民办高校这6种。
那么关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创建>配景/strong>,主要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在高校管理体系上就已经初步形成中央和省级地方政府这两级管理制度,基本上除了少数影响国家发展进程的高校和一些行业型高校继续让教育部和少数部委主管,其他高校都是由地方政府管理为主,教育部主要负责那些历次入选的全国性重点大学。
目前我国共有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其中北京市最多,共有24所,将近占据1/3,下面插入一张图片,供大家参考
能够在这2897所高校中脱颖而出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必定是具有很深厚的学科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所以这75所高校必然能够享受到其他高校所享受不到的待遇。除了能够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外,很简单明了的就是其学校经费都是由教育部直接拨款,在科研经费上也能够获得比其他高校多很多的份额。在一些改革和政策试点上,当然也是优先选择这75所高校为创新试点。
就拿清华大学来说:它全年从中央和地方在科技类计划中获得资助项目高达1400项,金额高达31亿元,除此之外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上,也拥有29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有630项。清华大学实力顶尖不假,但是教育部直属的头衔也是给他助力不少的。
而且教育部直属高校除了能够获得来及中央财政的办学经费外,还能够在地方政府财政上收入很大一笔经费,一般都是按照1:1的比例执行。也即是说国家的财政给多少,地方政府也得同比给予。而且教育部直属高校一年的办学经费很高,例如北大清华一年就得一两百亿。所以对于这些教育部直属高校是不缺钱的,甚至可以说富得流油也不为过。
但是对于那些由省级政府主要负责的地方院校来说,就相对拮据了些。不能像教育部直属高校那样领中央和地方政府两份工资,只能够指着来自省政府的拨款维持学校运作。从我国的经济版图来看,东部沿海省份的地方高校还是比较富裕的(比如说广东的深圳大学)。但是对于中西部经济发展欠佳的省份和地区来说,其很多的地方高校都相对拮据,所以国家为了保持教育资源平衡,缩短差距。针对中西部省份实行一些政策工程(比如说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综合实力提升工程).
看到这里大家就知道为什么很多高校为了进教育部直属而争得头破血流吧,因为它们真的是很好。首先有教育部作为自己最大的基石,能够享受教育部直接拨款和地方政府财政的双重支持,所以办学经费绝对有保证,无后顾之忧。其次这75所高校的学科和办学实力也确实比较顶尖,科研实力很强,基本上属于公认。所以享受这些待遇也实至名归。
通俗点说,教育部直属就相当于国家级运动队员,而地方高校就属于省级运动队员。基本上属于谁管理谁负责学校办学经费,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校长也由教育部直接任命,这些直属高校的校长行政级别也是高校体系中最高的 -- 副部级,其他高校通常都是正厅和福副厅级别。
另外说下,部属高校并不是只包含教育部直属高校这一种,还有国家工信部、民政部、外交部和卫计委等这些部委隶属的高校,例如北航、南航和哈工大直属于工信部、哈工程直属于中央军委、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唯一直属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高校。这些大学不但能够获得中央财政、教育部的拨款,也能在地方财政上获取办学经费和各自隶属部委的优先扶持,这些高校当中有很多都是属于行业型高校。
所以教育部直属高校就是直接受国家教育部直接领导,并且由教育部负责办学经费和各项的管理。这75所高校大部分都是属于综合性大学,学科实力和办学历史都非常深厚。在全国2897所高校中绝对算是佼佼者。物依稀为贵,享受一些优惠和政策偏向也是在情理之中。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到此,大家对教育部设32所新大学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教育部设32所新大学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